“8個機械手可以同時操控20多臺機器,完成一整條流水操作。”中意液壓馬達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潘黎鋒自豪地介紹著公司剛剛上線的液壓馬達殼體自動化流水線。本著注重細節(jié),注重工藝的原則,繼第一條自動線投入使用后,這是該公司的第二條自動線,中意也因此成為了國內第一家用機械手流水線生產液壓馬達零部件的企業(yè)。
以自動化流水線改造驅動企業(yè)走上智能化改造之路,中意液壓將目標定位于建立數字化車間,實現“兩化融合”。現在,該公司產品已走出國門,進入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在內的80多個國家,走向世界。
在擺線車間內,生產的是關系到液壓馬達質量的關鍵零部件,但就在這樣一個重要的車間里,卻鮮少見到工人的身影,只看見一排機械手“忙”得不可開交,在工位上來回轉動。
“8個機械手運作起來,就可以完成從毛坯到殼體成品的一整條流水操作,人員方面只需要兩名檢驗員進行殼體成品的檢驗。”潘黎鋒說。
隨著機械手高速運作,一批又一批的殼體在流水線終端排列整齊,等待檢驗。以前,從生產到排列,需要20多個工人。潘黎鋒告訴記者,人工操作整個生產流程,會造成70%的時間浪費和因磕碰造成的次品,機械手操作后,用工量減少75%以上,生產效率提升1倍,且產品一致性好,質量提高,減少磕碰,裝甲的位置精度甚至可以控制在0.05毫米以下,降低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費。
機械手上線,為中意在國際市場上馳騁“如虎添翼”。中意的液壓馬達比同類產品價格低了20%—30%,但近幾年的產值一直保持在每年增長30%的水平,質量不輸國外老牌企業(yè)。憑借過硬的質量,實惠的價格,中意進軍德國、日本市場。
今年6月,中意液壓在烏克蘭基輔舉行的第30屆烏克蘭國際農業(yè)展覽會上,展示了BM擺線系列馬達、BPB轉向器、ZCM減速器等產品,“中國制造”刷新了國外客戶的認識。中意生產的BM擺線液壓馬達系列在世界上排名第一,訂單絡繹不絕。
問起中意智能改造的心得和在國際市場取得成功的秘訣,潘黎鋒說,當屬注重生產細節(jié)的工匠精神。
“董事長總和我們說,做馬達要像做工藝品,其實就是要注重生產細節(jié)。” 潘黎鋒說,在制造業(yè),流行著“3%”的說法。同樣是一批100件的產品,國內生產的,總有3件是不合格的,發(fā)達國家生產的,卻能做到全部合格。“其實,這就在于對細節(jié)的執(zhí)著,細節(jié)處理好,就能避免這3件次品,這也是中意一直追求的。” 保持每年申請7—8項專利,不斷推進自動化流水線和智能化改造,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就是中意“工匠”精神的最佳體現。
中意將在后期繼續(xù)引進機械手,在拉床等領域推廣自動化,并不斷深化MES系統(tǒng)改造,全面建立數字化車間。在技術方面,通過和液壓馬達領域較強的高校合作、成立液壓技術博士工作站等方式,讓技術和企業(yè)無縫“對接”,不斷提升智能化改造水平。通過智能化改造和工匠精神的不斷實踐,中意已成為液壓馬達行業(yè)“金字塔”頂端的一員,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中保持行業(yè)優(yōu)勢。